离职补偿金已签好还能仲裁吗
1个回答
xia***63.com2024-10-20 19:45
来自LFA律法网的热心网友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的规定,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关于离职补偿金的争议,即使已经签订了协议,劳动者仍然有权申请仲裁,但需满足一定的条件。具体分析如下:
时效期间: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如果劳动者在签订离职补偿金协议后的一年内没有申请仲裁,可能会丧失申请仲裁的权利。
协议的有效性:如果离职补偿金协议是在双方自愿、平等的基础上签订的,并且内容不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该协议通常具有法律效力。但是,如果劳动者能够证明签订协议时存在欺诈、胁迫、重大误解或显失公平等情形,可以申请撤销或变更协议,进而申请仲裁。
中断时效的情况: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的规定,如果劳动者在签订离职补偿金协议后,曾经向用人单位主张权利、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用人单位同意履行义务,这些行为都可以导致仲裁时效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劳动关系存续期间的特殊规定:如果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一年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如果劳动关系已经终止,劳动者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仲裁申请。
如果离职补偿金协议合法有效,且劳动者在法定时效内申请仲裁,劳动者有权申请仲裁。如果劳动者能够证明签订协议时存在欺诈、胁迫等情形,可以申请撤销或变更协议,进而申请仲裁。如果超过法定仲裁时效,劳动者申请仲裁可能会被驳回,除非有正当理由导致仲裁时效中止或中断。LFA小编建议审查协议内容:仔细审查离职补偿金协议的内容,确认是否存在欺诈、胁迫、重大误解或显失公平等情形。收集证据:收集与离职补偿金争议相关的所有证据,包括但不限于协议书、工资条、银行流水、电子邮件、短信记录等。咨询专业人士:如果对协议的效力或仲裁申请有疑问,建议咨询专业的劳动法律师,获取专业的法律意见。及时申请仲裁:如果决定申请仲裁,务必在法定时效内提交仲裁申请,避免因超过时效而丧失申请权利。
相关法条1.《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
相关案例根据您提供的信息,可基于[民事、劳动争议、经济补偿、自愿放弃、诚信原则]作为检索关键词,据此,为您推荐以下案例供参考:
1.(2020)赣0821民初1344号:曾小玲与江西绿洲环保新材料有限公司劳动争议一审民事判决书
2.(2020)赣08民终2110号:曾小玲、江西绿洲环保新材料有限公司劳动争议二审民事判决书
3.(2018)鲁0785民初4418号:山东华盛金属制造有限公司与于新征劳动争议一审民事调解书
4.(2014)苏中民终字第03025号:裕盛(太仓)鞋业有限公司与张平劳动合同纠纷二审民事判决书
xia***63.com2024-10-20 19:45
来自LFA律法网的热心网友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的规定,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关于离职补偿金的争议,即使已经签订了协议,劳动者仍然有权申请仲裁,但需满足一定的条件。具体分析如下:
时效期间: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如果劳动者在签订离职补偿金协议后的一年内没有申请仲裁,可能会丧失申请仲裁的权利。
协议的有效性:如果离职补偿金协议是在双方自愿、平等的基础上签订的,并且内容不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该协议通常具有法律效力。但是,如果劳动者能够证明签订协议时存在欺诈、胁迫、重大误解或显失公平等情形,可以申请撤销或变更协议,进而申请仲裁。
中断时效的情况: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的规定,如果劳动者在签订离职补偿金协议后,曾经向用人单位主张权利、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用人单位同意履行义务,这些行为都可以导致仲裁时效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劳动关系存续期间的特殊规定:如果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一年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如果劳动关系已经终止,劳动者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仲裁申请。
如果离职补偿金协议合法有效,且劳动者在法定时效内申请仲裁,劳动者有权申请仲裁。如果劳动者能够证明签订协议时存在欺诈、胁迫等情形,可以申请撤销或变更协议,进而申请仲裁。如果超过法定仲裁时效,劳动者申请仲裁可能会被驳回,除非有正当理由导致仲裁时效中止或中断。LFA小编建议审查协议内容:仔细审查离职补偿金协议的内容,确认是否存在欺诈、胁迫、重大误解或显失公平等情形。收集证据:收集与离职补偿金争议相关的所有证据,包括但不限于协议书、工资条、银行流水、电子邮件、短信记录等。咨询专业人士:如果对协议的效力或仲裁申请有疑问,建议咨询专业的劳动法律师,获取专业的法律意见。及时申请仲裁:如果决定申请仲裁,务必在法定时效内提交仲裁申请,避免因超过时效而丧失申请权利。
相关法条1.《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
相关案例根据您提供的信息,可基于[民事、劳动争议、经济补偿、自愿放弃、诚信原则]作为检索关键词,据此,为您推荐以下案例供参考:
1.(2020)赣0821民初1344号:曾小玲与江西绿洲环保新材料有限公司劳动争议一审民事判决书
2.(2020)赣08民终2110号:曾小玲、江西绿洲环保新材料有限公司劳动争议二审民事判决书
3.(2018)鲁0785民初4418号:山东华盛金属制造有限公司与于新征劳动争议一审民事调解书
4.(2014)苏中民终字第03025号:裕盛(太仓)鞋业有限公司与张平劳动合同纠纷二审民事判决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