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纠纷协议书反悔后,该如何应对?
在医疗纠纷频发的当下,通过协商签订医疗纠纷协议书已成为解决此类问题的一种常见方式。然而,当协议签订后,一方突然反悔,又该如何应对呢?本文将结合相关法律知识,为您详细解答这一问题。
一、医疗纠纷协议书:平等主体间的民事合同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四十六条规定,医患双方在发生医疗事故的赔偿等民事责任争议时,可以协商解决。这种协商,实质上是平等主体之间订立的民事合同,遵循自愿、合法、平等和公平的原则。医患双方通过协商,对纠纷的性质达成共识,对解决纠纷的方式方法及双方权利义务作出约定,这是民法意思自治原则在解决医疗纠纷中的具体体现。
二、反悔后的法律问题:撤销协议的条件与程序
1. 患者方的诉讼权利
医患双方签订的协议,在撤销之前具有法律效力。但根据《民法通则》及《合同法》的规定,如果协议存在胁迫、欺诈、重大误解、显失公平等情形,是可以撤销的。患者方具有提起民事诉讼去撤销协议的权利,而医疗机构无法制止患者起诉。
2. 撤销协议的诉讼时效
对于撤销合同的诉讼请求,法律上是有时间限制的,即除斥期间。这个期限是固定的,法律规定为一年。也就是说,如果医患双方在签订协议后一年内没有提出撤销请求,法律将不予支持。因此,如果认为协议不公平或存在其他问题,应在一年内及时起诉。
3. 诉讼类型的选择:合同之诉与侵权之诉
在医患已经就医疗纠纷签订了解决争议的协议书后,如患者一方反悔又向法院提起诉讼的,这种诉讼只能提起合同之诉,而不能提起侵权之诉。因为双方签订的协议书已经消灭了医患之间初始建立的医疗服务合同关系,同时对因医疗过错造成的侵权应承担的相应民事责任达成合意,对原有的侵权事实起到了终止作用。
4. 举证责任的分担
在此类诉讼中,举证责任在于作为原告的患者。患者如果认为双方已经生效的协议显失公平、有重大误解或属无效合同等,应在举证期限内予以举证。而医疗机构在应诉时,应重点证明双方签订协议的合法性、有效性。患者方举证证明存在胁迫、欺诈显然是很困难的,唯一途径就是申请鉴定。如果确定为医疗事故,按照条例可获得的赔偿远远超过协议规定的数额,则可证明原告撤销的理由存在。
三、案例解析:反悔后的法律后果
以某患儿与某儿童医院的医疗纠纷为例,双方曾就医疗事件达成赔偿协议。然而,在协议履行完毕后,患儿又向法院提起医疗损害赔偿纠纷的诉讼。一审法院以侵权之诉审理后判决医院继续承担赔偿责任。但二审法院认为,双方签订的协议书系双方当事人真实意思的表示,且已实际履行完毕,故对该协议书的效力予以确认。鉴于医院已对本案医疗事件进行了赔偿,且患儿未在法定的时效内对该协议书行使撤销权,故二审法院撤销了一审判决,对患儿要求医院再次赔偿的诉讼请求不予支持。
四、应对策略与建议
- 签订协议前需谨慎:患者在签订医疗纠纷协议书前,应充分了解自己的权益和可能的法律后果,避免盲目签字。
- 及时行使撤销权:如果认为协议存在不公平或重大误解等情形,应在签订协议之日起一年内及时向法院主张撤销权。
- 积极申请鉴定:患者方在提起诉讼时,应积极申请医疗鉴定,以证明存在撤销协议的理由。
- 寻求专业法律帮助:在面临医疗纠纷和协议反悔等问题时,患者应积极寻求专业法律人士的帮助,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LFA小编认为,医疗纠纷协议书反悔后的应对需要充分了解相关法律知识和程序要求。患者在签订协议前应谨慎考虑,并在必要时及时行使撤销权、申请鉴定和寻求专业法律帮助。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本文2024-11-01 10:16:17发表“律法实务”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cmprt.cn/article/2a67fcbad55438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