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生产资料监督管理工作暂行规定》是什么?如何有效实施农业生产资料监督管理?
在农业生产的广阔天地中,农业生产资料的质量与安全直接关系到农民的利益、农产品的品质乃至整个农业产业链的稳定。为了确保农业生产资料市场的有序运行,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农业部制定了《农业生产资料监督管理工作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暂行规定》)。这一规定的出台,为农业生产资料的监督管理提供了明确的指导方针和操作规范,那么,究竟什么是《农业生产资料监督管理工作暂行规定》?我们又该如何有效实施农业生产资料的监督管理呢?
《农业生产资料监督管理工作暂行规定》是农业部为加强农业生产资料监督管理、规范监管行为、提高农资监管水平和能力而制定的一项规章制度。它详细规定了农资监管的基本原则、日常监督管理的具体措施、投诉举报与受理流程、案件查处与协办督办机制、案件报告制度、信息报送与公告要求、绩效考核评价办法以及责任追究制度等多个方面,为农资市场的规范化管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暂行规定》的框架下,农业生产资料监督管理工作被赋予了更高的使命和责任。首先,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作为农资监管的主体,应当将农资监管工作作为农业行政执法的重点,加强执法队伍建设,保障工作经费和工作条件。同时,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还应当发挥牵头作用,建立农业、公安、工商、质监等部门间的协调联动机制,形成合力,共同打击农资生产经营中的违法违规行为。
在日常监督管理方面,《暂行规定》要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加强源头治理,依法加强对农资生产企业和经营单位的监督检查,有计划地开展市场整顿,严厉打击农资生产经营违法违规行为。此外,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还应当积极开展“放心农资下乡进村”活动,提高农民识假辨假和维护自身权益的能力,并建立健全农资产品质量监测制度,强化农资产品质量监督。
为了鼓励群众参与农资市场的监督,《暂行规定》还建立了投诉举报奖励制度,鼓励群众对农资生产经营违法违规行为进行投诉举报。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通过设立投诉举报窗口、信箱、公布投诉举报电话等方式,方便群众进行投诉举报,并及时查处投诉举报案件,为投诉举报人保密。
在案件查处方面,《暂行规定》明确了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管辖范围和查处程序,要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在查处案件时,应当遵循法律法规的规定,及时、公正、公平地处理案件。对于涉及到其他行政区域的案件,应当及时通报相关行政区域同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并提出处理意见和建议。需要相关农业行政主管部门配合协助的,可以发送协查函,相关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积极配合,做好协助调查工作。
为了加强对农资监管工作的监督和管理,《暂行规定》还建立了案件报告制度和信息报送与公告要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在查清违法事实结案后,应当根据不同情况,将基本案情逐级上报上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
本文2024-11-25 05:52:32发表“案例解析”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cmprt.cn/article/4ead3387c6024d3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