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LFA律法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什么是干股?如何规避干股的法律风险及签订协议时需注意哪些问题?

栏目:律法实务时间:2024-11-13 13:16:15浏览:69收藏

什么是干股?如何规避干股的法律风险及签订协议时需注意哪些问题?

在私营企业中,干股这一概念并不陌生。干股,简而言之,是指未出资而获得的股份,但实际上它并不代表真正的股份所有权,而是指假设某人拥有一定数量的股份,并按照这一比例分取红利。干股,这一俗语在法律上并无明确界定,也常被称作红股、技术股、贡献股等,其实质是一种基于特定条件或贡献而获得的分红权益。

干股的特点在于其取得方式并非基于出资,而是依据某种协议或约定。这种协议往往具有赠与的表象,旨在激励特定人员为公司的发展做出贡献。然而,干股股东的股东资格和权利往往受到赠与协议的制约,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例如,干股股东通常仅享有分红权,而不享有公司经营、决策等其他股东权利,且其股份的转让也受到一定的限制。

在公司运营实务中,干股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权力干股是公司或股东无偿送给掌握某种公共权力的人以股份;管理干股则是送给公司管理者的股份;技术干股则是针对公司技术骨干或技术诀窍掌握者的奖励;信息干股则是给予为公司提供重要经营信息的人的股份;员工干股则是公司为了激励员工而赠送的股份;亲友干股则是公司股东无偿送给其亲友的股份。这些干股虽无需缴纳出资,但其背后往往以管理投入、技术投入、劳务投入、信息投入等无形投入为对价。

然而,干股的使用也伴随着一定的法律风险。首先,如果未签署干股协议,各方权利、义务将无法明确,这将导致未来的履行存在很大不确定性。在私营企业中,由于管理不够规范,有些私企的设立者或股东在给予干股时并未签署书面协议,这可能导致干股持有者的权益无法得到保障。因此,在赠送干股时,应务必签署书面协议,明确各方权利、义务和履行方式。

其次,未登记的干股持有者收益权难以保障。有些干股持有者既未出资,也未进行工商形式登记,且不享有公司经营、决策等权利。在这种情况下,其收益权随时可能被终止,法律也无法以股东资格去保护其取得收益的权利。因此,对于干股持有者来说,进行工商登记是保障其权益的重要手段之一。

此外,即使干股持有者进行了工商登记,其在法律意义上仍需对外承担责任。基于内部协议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的原则,干股持有者持有该公司股权的情况一旦被工商部门登记,则具有对外公示的法律效力。此时,即使公司内部有证据证明该干股持有者不对外承担责任,他也不能免除其对外的责任。因此,干股持有者在享受分红权益的同时,也应意识到其可能面临的法律风险。

未约定干股退出机制也是导致法律风险的重要原因之一。在赠送干股时,如果未约定股权退出机制,可能导致干股持有者在退出公司时不愿意退出股权,或者对于股权退出时间、方式、形式等存有争议,导致股权不能顺利退出。这不仅可能影响其他股东的权益和公司稳定,还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因此,在签订干股协议时,应设置附条件退出机制,并明确约定退出的时间、价格、方式等内容。

那么,在签订干股协议时需注意哪些问题呢?首先,应在法律允许范围内尽量将前提条件、各方权利义务、履行方式等在协议中明确约定。这有助于避免未来可能出现的争议和纠纷。其次,对赠与人来说,可以在协议中限制干股持有者的权利,如限制股份转让权利、限制表决权(如不享有投票权利)、限制分红权、限制优先认股权等。这有助于保护赠与人的权益和公司的稳定。同时,干股应与持有者身份绑定(如与劳动关系挂钩),并设置明确、可操作的干股退出条款。这有助于确保干股持有者在离职或不再满足特定条件时能够顺利退出股权。最后,应设置具体、可操作的违约责任条款。如具体金额的违约金、固定比例的违约金以及违约金的支付方式等。这有助于在发生违约情况时维护各方权益并促进纠纷的解决。

标签: # 干股
分享:
上一篇:已经是第一篇下一篇:管理人在破产案件中的履职智慧

阅读排行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