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中的格式条款如何理解?遇到纠纷应如何解决?
“合同中的格式条款如何理解?遇到纠纷应如何解决?”
在日常生活和商业往来中,我们经常会接触到各式各样的合同,而合同中那些预先设定、未经双方逐一协商的条款,就是我们常说的“格式条款”。那么,格式条款究竟是什么?它在法律上又有何依据?当遇到因格式条款引发的纠纷时,我们应当如何解决呢?本文将为您详细解答这些问题。
什么是格式条款?
格式条款,又称标准条款,是指当事人为了重复使用而预先拟定,并在订立合同时未与对方协商的条款。这类条款通常出现在一些固定的合同模板中,如保险合同、电信服务合同、网络购物协议等。格式条款的存在,大大提高了交易效率,降低了交易成本,但同时也可能因信息不对称、内容模糊等问题,给合同的一方当事人带来不公平的风险。
格式条款的法律依据
在我国,格式条款的法律规制主要体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虽已废止,但其相关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得到了延续)和《消费者权益保 》中。《民法典》第四百九十六条规定:“格式条款是当事人为了重复使用而预先拟定,并在订立合同时未与对方协商的条款。采用格式条款订立合同的,提供格式条款的一方应当遵循公平原则确定当事人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并采取合理的方式提示对方注意免除或者减轻其责任等与对方有重大利害关系的条款,按照对方的要求,对该条款予以说明。提供格式条款的一方未履行提示或者说明义务,致使对方没有注意或者理解与其有重大利害关系的条款的,对方可以主张该条款不成为合同的内容。”
遇到格式条款纠纷的解决方法
-
仔细阅读合同条款:在签订合同前,无论合同是由哪一方提供的,都应仔细阅读合同内容,特别是那些加粗、斜体或特殊标记的条款,这些往往是格式条款。对于不理解的部分,应要求对方进行解释,确保自己充分了解合同权利和义务。
-
保留证据,及时 :如果因格式条款产生纠纷,首先要保留好合同文本、交易记录、沟通记录等相关证据。然后,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向消费者协会投诉、向市场监管部门举报或向法院提 讼等方式 。
-
利用法律武器:当发现格式条款存在显失公平、违反法律法规或损害消费者权益的情况时,可以依据《民法典》等相关法律规定,主张该条款无效或要求修改。法院在处理此类案件时,会综合考虑格式条款的制定过程、内容合理性、对方是否尽到提示说明义务等因素,作出公正判决。
-
增强法律意识:提高自身的法律素养,了解基本的合同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知识,是预防格式条款纠纷的关键。通过参加法律讲座、阅读法律书籍、关注法律资讯等方式,不断提升自己的法律意识和 能力。
总结
格式条款作为现代商业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既提高了交易效率,也带来了潜在的风险。作为消费者或合同当事人,我们应当增强法律意识,仔细阅读合同条款,敢于 ,善于利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同【敏感内容较多,无法继续输出】
本文2024-11-18 13:19:17发表“律法实务”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cmprt.cn/article/bf2da5e82dee9a04.html